前面我們談了酸化劑在飼料中發揮飼用抗生素效能(提高蛋白質消化和調整腸道菌群平衡)的條件主要包括:詳見《酸化劑能夠替代抗生素嗎?》一文
1、不影響飼料的適口性和動物的采食量;
2、不破壞消化道的完整性、不影響胃酸的分泌;
3、胃內:有足夠的H+促進蛋白質的充分變性和胃蛋白酶原的充分激活;
4、腸道:
1)能最大限度促進腸道分泌更多的消化酶;
2)有足夠量的有機酸到達空腸、回腸、盲腸和結腸等有害菌聚集的部位;
3)有足夠量具有殺菌功能的有機酸以完整的分子結構作用于空腸、回腸、盲腸和結腸等有害菌存在的部位發揮抑菌/殺菌的效能。
本章我們將從酸化劑產品的配方設計、工藝設計和產品應用三個方面闡述保證酸化劑有效提高蛋白質消化和調整腸道菌群平衡的方法。
一、配方的設計和原料的選擇
1.提高消化方面
有效H+的提供數量是酸化劑產品提高消化的基礎,所謂有效的H+是在動物特定的生理階段能夠有效地促進蛋白質變性和激活胃蛋白酶原。以豬為例,在哺乳階段,凝乳酶原含量最高,而在斷奶后凝乳酶含量下降、胃蛋白酶原A含量上升,而最佳激活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原A的pH條件不同。所以,不同酸化劑原料在不同pH條件下提供有效H+的數量(見表1)是選擇酸化劑原料的基本依據。
表1 不同pH條件下部分酸提供有效H+的數量
資料來源:上海美農
由表1可以看出:在PH4的條件下,各種酸釋放有效H+數量由高到低分別是:甲酸>富馬酸>磷酸>蘋果酸>乳酸>檸檬酸,同樣在pH2和pH3條件下其釋放有效H+數量也有各自的順序。
為了保證酸化劑產品發揮更好的使用效果。我們一般會將多種酸組合使用,在酸原料選擇和配比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不同酸和不同使用比例組合的有效H+釋放模型(見圖1),最后通過產品使用階段、該階段的優勢酶原以及該階段豬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模型等來確定酸的組合和酸原料的最終用量和比例。
圖1 不同酸組合以后H+釋放模型